找到相关内容154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千年佛塔震中未垮 北京专家助力修复

    老远的人也都赶来烧香拜佛。然而,上世纪60年代,镇国寺被拆除,只有佛塔保留至今。   【白塔人家·生活】   塔后盖房 守望30年   53岁的唐光兴搬了小板凳,坐在院里刮土豆。他家养的鸡宰...后身盖起了房子,全家人守着佛塔整整30年。   刮完土豆,唐光兴背着竹篓就出门了。王时萍说,他去竹篓还给人家,上次领救济时东西太多,拿不回来,他就向人借了个竹篓。半个多小时后,他又拎着一个竹篮回来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修复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6/08571025508.html
  • 究竟的大愿

    从哪来?就是这些东西放不下给带来的。所以要知道,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是非人我,这个对自己健康有很大的伤害,你能这个放下,你致病的缘断掉了。因是什么?因是贪嗔痴,贪嗔痴放下,你得病的因没有了。你...   愿只有一个愿,就是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,除这一念之外,根本就没有第二个念头,这叫愿,这叫大愿。这一愿就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具足了,不要一愿一愿去发,这一愿就具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就具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大愿|菩提心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10471727515.html
  • 佛教信仰——人类良心的保证

    觉行圆满的大慈大悲、大智大勇者。这一崇高目的,决定了佛教的修行方法带有利利他的特点。佛教强调修行要度与度他、自觉与觉他、利与利他、庄严国土与庄严自身、受用与他受用圆融地统一起来,要求修行者积极...要得乐,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。在这里,利他即是利,造福人类即是造福于自己,庄严国土即是庄严自身。这样一来,道德良心不再是社会对个体单方面的希望,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发自内心的需要。于是,借助因果规律,...

    净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1248197.html
  • “本来无一物”与“时时勤拂拭

    则到彼岸,常念彼佛,不免生死,三民诸佛,无量无边。若有一人,不守真心得成佛者,无有是处”。  其实,众生与佛的区别就在于迷悟,以众生当下之心,念念无著,即为解脱成佛,心佛性众生都归于人们当下即悟,...“本来无一物”与“时时勤拂拭 作者义休,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 一、绪言  惠能大师与神秀大师,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,俩人当时中国禅宗一分为二,形成了南能北秀的分化局面。神秀为代表的...

    义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549634.html
  • 略论道信大师对中国禅宗的贡献

      中国禅宗的成立,与道信及其弟子弘忍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。尤其是道信大师,在中国禅宗史上,是承前启后值得重视的关键人物。他达摩以来的禅师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局面,为中国禅宗的正式成立,...乞食的方式来获得。因此在道信以前,禅僧们多孤游乞食独来独往,随缘应化。如与慧可同时的禅那僧们,便是如此。《续高僧传·僧那传》记载:“   那(禅师)出俗,手不执笔及俗书,惟服一衣一钵,一坐一食。以可...

    会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4.html
  • 佛法之特性

    具有“利利他、度度人”的本质,所以,当一位菩萨(巴Bodhisatta,发愿证悟佛果者)自己觉知了“法”而证悟佛果之后,为了令一切有缘的众生也能够觉悟“法”,诸佛世尊必定会向世间人其所觉悟之“法...的任何一种之时,圣道生起之后即证悟相应圣果,无须再经多时;此九种出世间法本来存在,确实值得亲自来现见,值得心引导至出世间圣道、圣果与涅槃。当然,禅修者不可能依赖他人所修之圣道而断除自己的烦恼,不...

    林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052581.html
  • 圆瑛大师七塔寺弥陀法会上堂法语两则释

    悟到了音性无生的道理,即是亲证法忍。音声有动静之分,听者心闻之后会得出有无之感受,然而无声无闻并不能说明闻听不到无性。(二)今朝法会已云周,正好从闻起正修。但心念他佛,他本不隔毫头。诸上座,西方...紧那罗,一切鸟声所不能及。因此在佛教经典中,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,它称为极乐净土之鸟。极乐鸟是西方印度的鸟,中国有没有这种鸟呢?圆瑛说中国还是有这样的鸟的,例如古代大德听见了莺歌悟道,听见了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352639.html
  •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

    传布范围最广,影响深远,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。  1、中国佛教的历史渊源  如果我们公元前四世纪开始(佛灭后百余年)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分为三个时期,则汉语系佛教...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,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传播于世界各国,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有力的推动着世界宗教的发展。  [关键词]:中国佛教 三期佛教 人间佛教 佛教文化  佛教印度传入中国,并于...

    见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75560146.html
  • 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

    论、修持论和境界论等思想要素,其中心性论是它的核心内容。  禅宗心视为人的自我本质,认为苦乐、得失、真妄、迷悟都在心,人生的堕落、毁灭、辉煌、解脱都决定于心。心,从实质上说是本真之心,也称...禅法为“凝向入定,住心看净,起心外照,摄心内照。”南宗慧能更是提倡单刀直入,证于心,悟本性。  禅宗还禅修的目的、追求境界、成就佛果落实在心上,强调佛从心生、心创造(成就)佛,心就是佛。慧能...

    陈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163920.html
  • 对佛教人物的深入研究——介绍黄夏年新著《中外佛教人物论》

    又具有创造性。在对禅的解释和运用上,既基本上坚持了传统思想,又创新地禅作为禅定实践以修持方法加以强调。在修禅上,既传承了大乘佛教的“利他”,又创新地度和广度结合起来。在念禅上,既传承了南宗禅“...怎样解“空”的)一文中,作者认为‘僧肇虚无空寂看作般若认识的旨趣和终极,概括出了佛教‘般若性空”的特点,抓住了佛教空义的真髓。作者认为僧肇所持的空义,是有其时代的原因的。黄夏年从分析僧肇的论述中,...

    陈石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1564281.html